您所在的位置>主页 > 新闻动态 >

医用氧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难点问题

一是鉴别方式实施困难。《中国药典》载明“【鉴别】本品能使炽红的木条突然发火燃烧”。医用氧属于低温助燃液体,两家企业均采用深冷工艺生产,属于危化品工厂。按照危化品安全管理规定,在厂区内不能动用明火,所以这项鉴别在厂区内无法进行。

二是批次划分和追溯困难。医用氧生产过程动态连续、储存集中,在运输、使用时,所用槽罐车需要保留一定的安全液位,输入医院储罐后,不同槽罐车所运医用氧混合在一起,难有清晰的批次划分,追溯难度加大。实践中,因没有针对医用氧明确统一的批次规定,两公司划分医用氧批次有所不同、落实有异。

三是生产储存设备的清洁验证困难。按照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,应按照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,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、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。医用氧生产设备如精馏塔、储罐等,整套系统为密封和超低温的(-175℃以下),且按照储罐使用规定,一旦使用后不得打开,不适用常规药厂的清洁方法,达不到按批次清洁要求。

四是标签标识适用困难。按照《药品管理法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,药品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,标签或者说明书应当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、成分、规格、产品批号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等等。目前,企业的医用氧包装及运输容器为槽罐车,槽罐体积大、重复使用,且医用氧被送入医院后直接输入储罐,因此对一般药品包装标签的规定并不完全适用于医用氧槽罐。

五是含量检测不适应大批量生产。《中国药典》载明的含量测定为化学分析方法,检测步骤多、时间长,且受检测人员操作技能影响较大。甲公司表明,把每一槽罐车作为一个批次,充装后进行全项化学检测,但耗时较长,小批量生产时能够适应,如需求增大时检测频次增加,全部实现化学分析困难。乙公司提供的2019年数据表明,全年医用氧总产量为32641.8吨、3566亚批次,平均每月290亚批次以上。该公司以每月为一个批次进行化学全检;以每罐为亚批次进行在线检测,可适应大批量生产需求。

六是生产质量管理人员中药学专业人员少。按照GMP医用氧要求,企业生产管理负责人、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相关专业(如化工、药学、化学、机械和工业工程等)大专以上(含大专)学历(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),具有三年以上医用氧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,其中至少一年的医用氧质量管理经验。两家企业生产质量负责人有相关管理经验,但均非药学专业,药品相关质量管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,把控质量标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。


办公地址:山东省-济南市-历下区海尔绿城中央广场A2-203
联系我们:0531-88519397   13606407188   邮箱:tianhaiqiti@126.com

润色科技

Copyright © 2020 山东天海气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鲁ICP备12000835号-1

首页

新闻动态

荣誉资质

联系我们